文化漫谈>都市青春>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> 第一百九十六章 他来了!
    上午谈《道学》,下午讲《论太极大道》,如此这般传武布道叁日,已是临近年根底下。

    至此,在一众人等渴求的目光当中,懒得再饱受寒风侵袭的王迪,便撤摊子回家,搂着美娇娥去享福了。

    虽说足不出户,但市井间的议论声,或多或少,他还是有所耳闻的。

    首先是太极拳与《论太极大道》。

    且不提《论太极大道》里面有关延年益寿的理论太过吸引人,单是太极拳表现出来的超强技击效果,便已令上上下下许多人追捧不已。

    要知道,宋承唐制,再加上“修身立德,君子习六艺”的基本素质要求……

    是以,不管是在二百年前诗人遍地走的黄金时代,还是在原本时空百十年后词人泛滥的动荡年代,仅从李白、杜甫、王昌龄、岑参还有辛弃疾、陆游、文天祥这些知名人物便可窥得一二,唐宋时期,民间尚武之风,绝对算得上是盛极一时。

    习武之人,有出身诗礼簪缨之族,浑身上下都带着浓厚家学渊源气息的文人;也有从清寒贫苦人家走出来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屠狗之辈。

    在王迪的眼中,相较于后世书得越多越是薄情寡义且自私自利,带有强烈个人主义意识的人,现如今,虽说经过了千年发展,古人们也开始变得重利轻义,活得是愈发理性了……

    但是呢,对比没有太多道义可言的后世,当下这个时代,在不怎么具备宽阔眼界与格局的底层屠狗之辈的眼中,较之与后世更受推崇的关二爷,还是类似于战国时期燕国田光这样一个“生命可以抛弃,名节不能受辱”,且为了他人利益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大豪侠,才是备受这些尚武侠义人士崇拜的偶像。

    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曰:“燕有田光先生,其为人智深而勇沉,可与谋。”

    唐诗亦有云:“秦灭燕丹怨正深,古来豪客尽沾襟;荆卿不了真闲事,辜负田光一片心。”

    再加上唐宋之间还有五代那么一甲子的动乱不安时期,以及当下赵氏炎宋并非大一统的王朝,所以嘛,区别于大明朝那种“一心只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”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士子,现如今生活在大宋朝的文人士子,手头若没点真本事,还不方便出趟远门游历四方。

    是以,有着极高逼格的太极拳,备受追捧也就不稀奇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,就算没有这些客观因素,单凭官家开始有模有样地习练太极拳这一码子事,上行下效,追捧的人,定也少不到哪去。

    其次就是《道学》了。

    相较于《论太极大道》的受欢迎程度,通篇皆在阐述万物之理与君臣之道的《道学》,尽管王迪讲得比较通俗易懂了,但对于那些骨子里就刻着忠君奉上思想的底层民众而言,除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外,他们不甚关心所谓的大道理。

    因为在他们看来,忠君奉上这种事,本就很正常啊,何须用这多么多的大道理来对其反反复复地剖析。

    不过嘛,与底层民众所不同的就是,满朝士大夫以及士林学子们,在聆听《道学》过后,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……

    儒家子弟,往后要扬眉吐气了。

    虽说有些士大夫不是很想见到脱离了掌控从而变得至高无上的皇权,但是呢,限于时代局限性的他们,根本想不出该如何驳斥结合了儒释道叁教核心思想的《道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