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漫谈>穿越历史>寒门荣耀(科举) > 二等 德治为主法治为辅
    第一张白纸首尾都写有句子。

    首句写的是“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”,末句写的是“不可以齐其家”,中间留白。

    文靖安一看便知这是贴经题,出自四书里的《大学》,李碧存的意思是要他补足中间缺失的部分,考他在记诵上的硬功夫,这对文靖安来说早已不成问题,别的不敢多说,这两年他在背书这一块是没有丝毫马虎的。

    再看第二张白纸,一共有四道题目。

    第一题:“诗曰:周虽久邦,其命惟新。”

    第二题:“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

    第三题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

    第四题:“春秋无义战。”

    每道题目下方都空出了回答的区域,这就是所谓的“墨义”题了。

    这种题目和单纯讲究默写的贴经不同,它并非要求一字不差,墨义题答卷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字,但表达的意思必须与《四书章句集注》里面的释义相同,不能自说自话。

    这对文靖安来说只是中等难度,毕竟这两年李童生都在给他讲解,他自己也把《四书集注》反复看了很多遍,说完全背诵言过其实了,但字字句句大概的印象还是有的,因此这也难不倒他。

    关键是是第三张白纸,那就要讲真功夫了。

    题目只有一句话。

    “道之以德。”

    下边全部留空白。

    这是什么?

    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书文。

    要求文靖安根据这句话破题,做一篇八股文章。

    目前来说,这是文靖安最弱的一项,这两年在李童生那里他只是跟着打基础,把主要精力放在记诵这一项硬功夫上,应付科举的四书文和五言八韵诗他只是刚刚摸到门槛,李童生说他处于勉强能凑出来一篇的水准。

    纵观这三张白纸,贴经、墨义和四书文都有了,如果再加上一项五言八韵诗,不知道的还以为文靖安在参加县试。(注1)

    文靖安看完题目,林宁宴也从外边回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