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漫谈>都市青春>带着系统来大唐 > 第两千二百八十章 无用之策民族魂(第二更)
    “李郎,哪个好用?”永穆公主停下动作询问。

    她到此刻才吃掉第六粒石榴,这就是李易不吃的原因,除非陪重要客户时。

    “没有一个行的,客车顶上放东西,风阻大,下雨怎么办?用苫布苫上?绳子断了东西砸到后面车厢的窗户,该如何?”

    李易觉得对方知识面窄,没看我的车厢设计成什么样吗?

    “货车厢在两边挂笼子?我为什么不把车厢变宽?那风阻,煤不要钱啊?自载煤和水,都是精确计算的,多出来一点余量。

    糊火柴盒外包一部分,少了福利,是不是价钱就低。

    为了钱,我再一琢磨,干脆都外包吧,一个个把眼睛给累坏了。

    关键东西受潮了,不小心烧了,损失由个人承担,赚的钱还不够赔的……”

    李易一条条驳斥,报纸背面打小广告,多要钱。

    钱赚到了,失去的是李家庄子的意志。

    报纸后面必须空白,给人练字用,或者裁了再装订成账簿。

    年票属于一次性支出,火车票并不便宜,商人的压力要增加。

    这票是记名的还是不记名的?会不会被商人拿来卖次数?

    驿站和路边棚子的免费汤绝对不是汤的问题,它代表了大唐的人文关怀。

    历史上就没有一个朝代这么干的,唯独自己所在的大唐,成本搭进去又如何?

    无非一些路边的树枝、一些煤、水,汤里煮的东西最多一个鸡架、一些野菜,还有盐。

    百姓即便赶路千里,也不会觉得遥远,每时里便是一个家。

    “黄河大桥到洛阳的了路上,不但汤继续免费,棚子需要更密集,五里一棚。

    棚子要大,遇到雨天时,商人能够就近找到地方安置货物,避免损失。

    咱们收了人家的税,权力与义务对等。

    广州都督府的市舶司收集些夷商的话语,印在报纸上,叫百姓知道其他地方的百姓所在的……朝廷吧,是什么样子的。